脑机接口行业研究报告
作者:余泳霖
人工智能 / 梧桐树行业研究

脑机接口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总结


1、脑机接口市场潜力大,但发展阶段漫长,行业技术壁垒众多(例如在芯片、电极、临床诊疗、算法、脑科学基础研究等等领域均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单一厂商难以做到全栈开发,需要众多玩家参与进来,上下游产业链通力合作,各学科融合发展。


2、脑电采集和脑电解析为两大技术难点。从市场应用角度,上游脑电采集环节定制化程度较低,而定制化程度高的环节在于脑电解析。


3、侵入式与非侵入式优缺各异无法相互替代,将长期并存。半侵入式夹在中间比较尴尬,可能未来会更是一个特定细分领域的应用。


4、非侵入式在短期内已经优先商业化,场景主要是医疗(睡眠、精神、运动康复)相关等领域,主要拼公司的渠道和资源能力。侵入式还处于研发探索阶段,商业化至少还需5-10年,主要关键在于突破电极采集技术和解码能力。


5、美国和中国企业数量破百,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加拿大、英国和以色列的企业数量处于第二梯队,均超过20家。因此中国有望跑出脑机接口行业龙头企业。


一、 脑机接口行业概述

(一) 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实现人脑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

(二) 信号采集和算法解析是关键环节

(三) 脑电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中的四种波形

二、 脑机接口分类及优劣势比较

(一) 根据采集方式,脑机接口分为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

(二) 非侵入式安全性和可接受度高,但是信号质量差

(三) 半非侵入式比侵入式更实用,但是信号质量较低

(四) 侵入式技术难度最大,但是信号质量最高

三、 脑机接口产业链情况

四、 脑机接口行业发展及应用

(一) BCI技术正在从实验室科研走向临床应用

(二) 脑机接口的应用

五、 脑机接口行业痛点

(一) 电极主要分为刚性电极和柔性电极,柔性电极为未来发展方向

(二) BCI具有极高的设计和工艺门槛

(三) 算法处理没有足够庞大的数据训练集来提升模型精度

(四) 难以高效率、准确地理解神经元的输出

(五) 如何实现向人脑的输入

六、 市场空间及规模

(一) 脑机接口市场规模

(二) 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结构

(三) 脑机接口企业数量

七、 国内外代表企业

(一) Neuralink

(二) Synchron

(三) BrainCo强脑科技

(四) 博瑞康

(五) 脑虎科技

八、 报告总结



copyright@2021 梧桐树资本 津ICP备1600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