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顿网校
梧桐树资本董事长、高级合伙人黄江南
对黄江南来说,那个著名的身份“改革四君子之一”早已是过去式。
王岐山,方风雷,李银河,许小年,张维迎,当这些好友的名字都已经变成独立标签被大众熟知时,他已经在投资领域默默耕耘了25年。
整整25年的光阴,黄江南感到自己活得很圆满。在他看来,为官益民值得尊重,但发挥所长才是人生之谛。从1989年毅然下海做投行,到如今蓄势逐鹿TMT,虽已过花甲之年,黄江南仍然充满激情。
2012年成立的梧桐树资本便是他新征程的起点。
中南海“狂人”
这是段黄江南自认为“很狂”的时期。
文革结束后,一群刚入学的社科院研究生,经常三五成群讨论社会热点,预测经济局势,他们偶尔也会骑车到香山,将讨论与郊游结合到一起,兴之所至,还会翩翩起舞,李银河也在其中。
在大家的思维碰撞中,黄江南发现了计划经济必然不断经历平衡-危机-再平衡的发展规律,而此时,全国又出现了“大干快上、大跃进”的局面。
黄江南认为,当时的国民经济结构失调已经到了崩盘的边缘,不是大跃进,而是要采取危机对策的时候了。紧急情况下,李银河向他介绍了时任社科院近现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的王岐山。
王岐山当即提议起草一个报告呈交中央。于是,他们一行四人在北京市委党校后面的一间空房子里关了几天,写出了报告,预测了1980年经济将要出现的衰退,分析了衰退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应对危机的对策。 没想到,这份报告经过姚依林传到了中南海,引起了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的注意。黄江南等几位不到30岁的学者受邀来到中南海,成为给领导汇报的最年轻学者。
时势造英雄,从此,王岐山的道路转向经济领域。四人索性在杜润生的九号院“安营扎寨”,潜心研究农村经济改革。很快,一帮同样有理想有才气的年轻人被他们吸引。组织的“莫干山会议”引来了张维迎的投稿,黄江南在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时,有许小年一起共事,还在河南调研时结识了方风雷,因为同样被当地领导赏识,最后两人都留了下来。
1989年后,“改革四君子”中只有一人留在了政界,其他三人都选择了离开,黄江南便是其中之一。选择投行是因为喜欢,同一企业可以出十套不同的发展和工作方案,更可能产生天上地下差别的结果,每个项目都是新的挑战,新的知识,新的体验,这样的工作,黄江南觉得特别适合自己。
做官难免流于平庸,执行力也不是长处,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更可能失去激情。黄江南从来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反而在投行继续研究工作,从投行的工作中研究当前的新经济,让他和研究伙伴能在近期推出全新内容的观念经济学,同时又很高兴地看到自己经手的企业一步步走向行业领先。
这一切都是他乐于感受的圆满生活。
借势逐鹿TMT
2013年被看作是中国资本市场的TMT元年,在这前一年成立的梧桐树资本遇到了一个好时机。
《庄子·秋水》说:鹓雏发于南海而飞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梧桐树资本的名字便得于此。
在他们的办公室墙上,挂着86岁孔庆之先生为他们撰写的一幅字:有凤来仪。黄江南希望梧桐树资本能构筑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不仅自立于中国资本之林,而且筑巢引凤。在他看来,中国的TMT行业将迎来一个崭新时代。
目前,梧桐树资本已经覆盖了所有TMT领域可投资的企业,在文化传媒、数字娱乐、信息化,以及移动互联网等行业则比较深入。据了解,梧桐树资本管理基金规模累计管理超过 50 亿元人民币,专注于成长期企业的投资与并购重组,运用股权投资、夹层投资、定向投资等多种投资手段,作为关键性配角,协助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黄江南并不满足于纯财务投资。他曾经担任美国查顿资本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董事,并任查顿中国南方并购公司董事会主席,在产业并购领域非常有经验,自己很感兴趣,因此梧桐树资本在此领域也有涉足。
对于投资标的的选择,黄江南没有标准却出奇的严格。利润或者收入没有统一指标门槛,如果有,足够优秀,就是唯一的标准。事实上,梧桐参与投资、并购的企业均是细分市场的领头羊。
让人惊讶的是,黄江南并没有做美元基金的计划,甚至用了“永不”这样的字眼。尽管过去二十年,美元主导了TMT领域的投融资活动。但他认为,美元基金已经太多,而且戏剧性地是,从2013年开始,这个局面正在发生改变,而且是深刻的改变。
梧桐树资本想加入到这个潮流中来,甚至引领这个潮流--成为专业的、专注的人民币TMT投资者。实际上,2007年以来,股权投资市场确实兴起了一批人民币基金,但是,并没有多少专注于TMT。
关于基金的LP构成,黄江南称还不方便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不会受制于任何国有资本退出的限制,以及机制的限制。”他向ChinaVenture坦言,梧桐树资本在基金管理是完全百分百的市场化运作。
最近国资改革逐步深化,梧桐树资本也在密切关注。尽管国企中也有非常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参与这一过程也可能获利丰厚,前景远大,但这并不是他们的主战场。他们更看好从市场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投资组合将主要包含民营企业,也许会少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项目。”黄江南没有把话说得太绝对。
投资看人,做投资也得靠人。组建一支有鲜活文化且具强烈使命感,专业且独具特色的资本力量,一直是黄江南创始人团队心中的夙愿。他表示,正因为是个新团队,才更愿意陪着企业一起走向更高水平。